这次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是红会“自己人”
发布日期:2025-03-19  10:05访问次数:字体:[ ]

2023年入职余姚市红十字会,2024年加入中华骨髓库,2025年,“00后”余姚小伙鲁陈浩实现了身份的“三重变”——成为我市第23例、宁波第190例、全省第1178例非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同时也是我市最年轻的捐献者、红会系统首位捐献者。“周围的许多同事和志愿者都入库了,但都没有机会捐献,而我这么快就配型成功了,我感到非常激动!”3月17日上午,小鲁躺在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方桥院区)崭新的造血干细胞爱心采集室内,历时两个半小时,成功捐献了175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为一名9岁的血液病患者带去了生命的希望。



小鲁在宁波财经学院完成学业后,成功考入市红十字会,担任财务会计一职。在工作期间,他逐渐掌握了红会的各项事务,并有机会跟随同事一起见证了新余姚人吴光辉和孔明齐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全过程。“我在大学时期就有过献血的经历,参加工作后,深刻理解‘三救三献’是红十字会工作的核心。通过亲身参与,我对捐献流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不仅自己精通捐献知识,小鲁还积极向家人普及捐献的重要性,将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传递给身边的人。

去年5月11日,小鲁积极响应单位组织的“5•8人道公益日”活动,与另外100名爱心人士一起,通过扫码、填写表格、采集血样的流程,正式加入了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的行列。今年2月8日下午4点多,喜讯传来,小鲁与一名急需救治的血液病患者配型成功,此时距离他加入捐献库不足9个月。“受捐者的病情危重,急需合适的造血干细胞‘救命’!”得知消息,市红十字会迅速启动“绿色通道”,当天下午6时,小鲁的血液样本便被紧急送往医院进行高分辨配型检测,并随即开始了体检程序。

没想到,小鲁的首次体检结果并不理想。春节假期刚结束,由于长期熬夜、偏好饮料、饮食不规律的生活习惯,加之感冒的影响,小鲁血液中的嗜酸性粒细胞数量偏高。意识到这一点,小鲁下定决心:“我必须立刻调整身体状态!”他强迫自己早睡,改变作息习惯,戒掉了饮料,开始多喝热水,并且注重饮食营养均衡。同时,他重新拾起羽毛球和跑步等运动,加强身体锻炼。此外,为了预防呼吸道疾病,小鲁外出时必定佩戴口罩,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地方。经过一周的努力,小鲁的身体状况得到了显著改善,并顺利通过了第二次体检。

3月13日,小鲁住进了采集医院,正式进入了动员机注射等捐献流程。3月17日,小鲁躺在采集床上,殷红的鲜血从他的双臂缓缓流出。“他血液中的干细胞浓度非常高,比平常捐献者高出四五倍!”医生的话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感到惊讶和敬佩。不久,捐献过程便接近了尾声。“除了注射动员剂的那几天有些腰酸和头疼外,捐献时我只觉得血细胞分离机提取造血干细胞后,回输体内的其他血液成分有点凉意。”小鲁轻松一笑,将一封亲笔信交给志愿者,托他将其与造血干细胞混悬液一起送给受捐者,“希望他早日康复,回到校园,在操场上快乐玩耍,健康长大!”

在整个捐献过程中,小鲁的家人一直陪伴在他的身边。小鲁的母亲陈女士表示:“他自从加入红十字会工作后,经常向我们普及捐献相关的知识,我们都非常支持他的决定。”宁波市红十字会和余姚市红十字会的相关负责人向小鲁送上了鲜花、慰问金、慰问品以及捐献造血干细胞荣誉证书。

来源:姚界客户端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