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托起你的生命之光”
医生董平成为宁波市首位二次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
发布日期:2012-10-12  14:12访问次数:字体:[ ]

   (宁波日报109日讯)捐出一些可再生细胞,为另外一条生命构筑起全新的免疫系统,还有比这更划算的事么?昨天下午,在宁大附属医院的办公室,董平医生语气轻松地回答记者的提问。因为接受董平造血干细胞的湖南女患者出现病情反复,昨日下午,董平再度赶赴杭州,并将于今日接受二次造血干细胞采集。 

  江北区红十字会会长庄跃勇告诉记者,目前,我省进行造血干细胞二次捐献的志愿者仅有几位,而董平,不仅是我市造血干细胞捐献的第9人,同时是我市首位进行二次捐献中华骨髓库的志愿者。作为一名医生,他为救死扶伤精神作出了很好的诠释。

  今年39岁的董平是湖北黄石人。2006年时,他从同济医科大学硕士毕业后,来到宁大附属医院成为一名骨科医生。不久,他加入中华骨髓库成为一名志愿者。

  201010月的一天,正在忙碌中的董平接到一个电话,告诉他,他的血样和一名白血病患者分型初配成功,征求他的捐献意愿。没问题!电话中,董平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下来。

       “我是一名医生,时常看到一些白血病患者对生命强烈的渴望。我也知道,哪怕是嫡亲兄弟姐妹,配对成功也不是十分容易的事情。所以,加入骨髓库不久,就配上了,我感觉就像中了大奖!

  最初,家里的老人有些顾虑,作为医生的董平细细地向他们普及了造血干细胞采集流程的相关知识。其实根本不像很多人想象的那样,要做骨髓穿刺,从骨头里扎针取出骨髓来!董平告诉记者:造血干细胞的采集只是通过动员剂将一些造血干细胞驱赶到血液中,然后通过类似无偿献血中机采血小板一样的方式,经过血液过滤、分离,收集起造血干细胞。他还告诉老人,其实,用自己的细胞在另一个人身上构筑起一个全新的免疫系统,这是件多么奇妙的事情,就像自己又有了一个兄弟姐妹。

  201116日,经过初配、高配、体检等多项流程,董平坐在了浙江省中医院造血干细胞采取机旁。为了取得更好的采集效果,董平还主动要求同行分别从他肘部和颈部取血。采集了3小时40分钟后,100多毫升造血干细胞从董平体内取出,被医生紧急送往北京进行移植。

  20112月,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湖南姑娘从无菌舱内转出,住进了普通病房,进入康复阶段。

  一个多月前,董平接到来自中华骨髓库的通知,得知对方病情出现反复,希望能得到二次捐赠来增强免疫功能,加固治疗效果。电话这头,董平依旧没有一丝犹豫,马上答应下来,并立刻投入准备工作。

  采访中,董平告诉记者,不管捐赠给谁,只要对方可以被治愈,以后健健康康地生活,他就会觉得格外开心。如今,他最大的希望,是通过自己的身体力行,让更多的人参与造血干细胞的捐献,托举起更多的生命之光。

  (记者 周琼 蒋炜宁 江北记者站 吴红波)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